央视又出爆款纪录片,请李白、杜甫当“导游”
大朋友小朋友好,我是朵朵~
说到唐诗,这应该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符号之一了。
小时候学习,并不容易理解和体会诗句的含义。这些唐诗究竟“美”在哪里?诗人又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每首诗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刚刚上新的《跟着唐诗去旅行》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感受。片中选取了5位唐代诗人,并邀请了5名文化学者,作为作为“导游”,重返诗人“在路上”的生活,探寻他们的一生,重访他们的轨迹。
诗人与古诗,不应该只是考试中的知识,更传承着中国人的精神、思想与文化,这部央视出品的最新节目特别值得孩子们看,感受诗人与古诗是如何活在现代、与当下生活发生链接的。
跨越时空的碰撞
体验别样旅途
唐朝是一个繁荣的时代,不管是经济还是思想,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重彩浓墨的一笔。其诗歌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仅有才华辈出的诗人,还分化出众多流派。
如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诗派,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诗派。
唐诗不仅抒发了诗人当时的感想,还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民情、文化等起到重要的参考意义。
这无疑是一场独特的旅行。
《跟着唐诗去旅行》的总导演李文举如是说。
全片分为《长安》、《江湖》、《仙山》、《故人》、《边塞》五个主题。
诗人西川,本就对杜甫有着别样的情愫,在这次旅行中,他将带着我们,一起跟随杜甫晚年的漂泊足迹,探索杜甫的人生百态。
这才是一场真正的“旅拍”,在那些偏僻却美丽的地方,我们再也不用想象,如果李白等诗人到了此处,会做什么样的诗词。
因为,他们的足迹早已到达,诗歌早已书写。
每一场旅行
都在诠释一种人生
作家三毛曾在《送你一匹马》中写道:
“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以为看过的书籍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你的气质上,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以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上。”
而一个读过很多书,又走过很多路的诗人,他们的人生,注定与众不同。
写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李白,在车马很慢的年代,依然潇潇洒洒,踏遍名山,看遍万水。
他所在的时期,正是唐朝败落的时期,现实和内心的冲突,造就了杜甫苦难的一生。他的生活中,也充斥着各种现实问题,这让他的诗词,愈发接近生活。
但用心体会,又会发现其中的狂放不羁,诗人西川,便看出了杜甫诗中存在的一种自如,那是让人羡慕的自如。
鲁迅也说:“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在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中,我们亦一路曲折,走向“杜甫草堂”。
那年,他对腐败的时政深恶痛绝,便放弃自己的职务,一路西去,从甘肃天水,辗转至四川成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有了落脚的草堂。
在西川的带领下,我们看到杜甫走过很多崎岖、偏僻的地方。
其中有一个地方,是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地坝村,那里至今还保留着较为传统的生活方式。
同行的学者王义则表示,杜甫应该是喝过的,因为杜甫曾“夜宿地坝村”。
这一路,杜甫还写下了十余首诗,其中不乏描绘甘肃陇南的宜人景色,但也让我们同感到旅途的艰难。
“晨发赤谷亭,险艰方姿兹。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
这是一条怎样颠簸的路,在纪录片中,跟着西川的视角,镜头的颠簸,亦能有所体会。
这样一场旅行,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因为我们不仅是在旅行,还是在参与诗人们的人生。
3
重走朝圣之路
重感诗和远方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说:“好诗都在他乡。”
唐朝的诗词这么多这么好,是因为诗人们大多在路上。
敢让贵妃研磨的李白可以说是唐朝数一数二的“张狂”诗人了,百度,他写过很多诗,走过很多路,但他对于孟浩然,却会尊敬称一声“夫子”,还会一言不合就给孟浩然来一首诗。
作为浪漫诗派的作者,为什么会把田园诗派的孟浩然,作为自己的偶像呢?
究其原因,孟浩然也有着和李白一样的洒脱。如王兆鹏在纪录片中所说:
“孟浩然其实是个很任性的人,他想到哪儿,现在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他这样,大诗人走的地方就是多。”
鲁大东此时的年龄,与之相仿,更能理解孟浩然的心情。在这一样漫游中,孟浩然豁达的性格,跃然屏幕。
在诗歌诞生的地方,感受诗中的情怀。
鲁大东说:“这次旅行,我的内心得到了改变,这是最大的收获。”
因为寻找诗人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探索,这便是这部纪录片的终极意义。
就如制片人徐欢所说:
“通过五位嘉宾‘旅行者’,跟随唐代诗人的脚步,触摸唐诗的世界,唐诗的世界是中国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历经千年,依然熠熠发光,我们将以全新的纪录片语言,把这个梦想还原给观众,让无限荣光的唐诗,照亮今天的山河。在历史中,找到古典文化长盛不衰的真谛,找到中国人的诗和远方。”
体会过这样一场旅行,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诗,什么是远方,什么是不凡的生命?
原标题:《耗时4年,央视又出爆款纪录片,请李白、杜甫当“导游”,拓宽孩子对诗词的认知》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