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杜甫:酒既不能饮,那菊花也没必要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诗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痖弦《秋歌》
撰文|三书
01
人人心中的重阳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一读就懂,一读即诵,无需讲解。在此拈出几个或可兴发之点:
一是诗题中的“山东”。我们已知王维家住蒲州,在华山以东,故称山东。仅仅是个地理方位吗?试想在古代,山河的阻隔,在人的心理感觉上,有多么不可逾越。隔一座山,即在两个世界,如杜甫所说:“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一个人离开故乡,翻过一座山,故乡就看不见了,就远之又远。诗题也可作“九月九日忆舍弟”,指明“山东”,情感的分量更重,即我在山这边,你们在山那边了。
二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异”字作叠,又是异乡,又是异客。此诗原注“时年十七”,十七是虚岁,也就是十六周岁。少年王维第一次离开家乡,去京城长安谋求功名,满目他乡人,满耳异乡口音,满世界陌生的风景。此等心情现代人恐难体会,如今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更像是原地位移:似曾相识的街道,大同小异的商场,模糊不清的人群。
三是佳节。佳节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思亲。不可能每天都想家,但在佳节,你会加倍想家,想起你的来处,以及你在世上的辗转漂流。
四是“遥知”。唐人作诗很爱用“遥”字,“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遥知远林际”,极有远致,金圣叹称之为“倩女离魂法”。前几日又读《西厢记》,至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是日张生别了莺莺,天黑时来到草桥店投宿,羁旅离情,愁闷无绪,欹枕方才朦胧睡去,忽听得有人敲门,原来是莺莺。这便是倩女离魂,圣叹认定王实甫的《西厢记》没有第五本的大团圆,故事到草桥店这里就结束了,张生惊醒:原来只是个梦。读到这里,我倒是在想,如果张生不认为是梦,那么在当下他和莺莺是不是可以跳到另一个平行宇宙,从而改变他们的过去和未来?然而这个梦不得不断,更惊心的是,即使在梦中,也有众鬼卒一路追来,夺门而入,厉声喝道:“你是谁家女子,夤夜渡河?!”
五是“少一人”。王维在这里遥想他的兄弟们重阳节登高,他看到自己在那里的缺席。其实在我们生活的二元性世界,缺席就是存在,甚至通过缺席才能感觉到存在。博尔赫斯有一句诗:“你在我身边,你不在我身边,我以此丈量时间。”
六是诗境中的双重主体,我想你即你想我,主客一体。《诗经》中的《卷耳》、《陟岵》皆此类,那么王维是在学三百篇吗?应该说这是人心中自然的情感,人人心中都有的三百篇。
宋 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局部)
02
一个人的九月九
《九日》
(唐)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九,九为阳数,日月并应,故又称重阳。以重九谐音“长久”,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寿,因而自古有插戴茱萸、饮菊花酒、登高享宴等风俗,避灾克邪,以祈长寿。
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我们来读杜甫这首诗,就更能体会他的孤独和凄凉。
重阳饮酒,旨在高会亲朋、祈福长寿。然而杜甫在这一天,却是独酌,“重阳独酌杯中酒”,佳节还是要过的,酒还是要喝的,重阳和独酌对照,形影相吊,酒味不用说,必也凉薄。
登高还是要登高的,哪怕抱病,也要强起而登江上台。当时杜甫已离开成都,沿长江东下,意欲北归,中途滞留在夔州,《秋兴八首》即写于这段时期。江上台应是杜甫常常登高望远的一处地方,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都应在此高台上所见。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竹叶不是竹叶,借指竹叶青酒,是虚写,菊花则是真菊花,此即所谓“真假对”,对得清新别致。据说杜甫当时病肺,不能饮酒,独酌杯中酒,许是一时起兴。酒既不能饮,那么菊花也没必要开了,他说。诗中的杜甫,就是这么任性!
颈联不禁黯然神伤,泪下沾裳。“殊方落日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有没有注意到句中的色调?落日、黑猿、旧国、白雁,江天暮晚,弥漫出浓重的死亡气息。殊方落日,仿佛一场盛大的葬礼,玄猿哀哭,犹如无数迷路的幽灵。白雁捎来北方的霜讯,又要到冬天了。
一生有一生的轮回,一年有一年的轮回。十年漂泊,久无消息,弟妹已成梦中人。他们各在何方,还在不在世上,这些皆不得知。知的是自己,壮志逐年衰的自己,抱病在这个叫夔州的地方。干戈不息,衰谢相催,眼看此身行将老去,久久淹留而不得归。登高似乎违背了登高的本意,本为祈福,反添哀伤,福在哪里?
我们当今读杜甫,较之忧国伤时,更应关注他的诗对于汉语的价值。W.H.奥登说过,一个诗人若有什么政治责任的话,那就是为其母语建立一个正确的使用典范,保持语言的神圣性是诗人理应担当的角色。杜甫在这方面当之无愧,我们反复读诵他的诗,百度,就可以找回汉语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