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草书《杜甫诗 秋兴三首》过眼录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林散之8岁学艺,未有师承。16岁跟范培开学书,18岁从张栗庵,32岁师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先楷后行,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皆所摹习。历经“三变”之后,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怀素为体,以王铎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用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并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创立“林体”。“林体”的特点是“瘦劲飘逸”,基本特征是“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巨匠赵朴初说:“林老书法,举世无双。”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林散之草书《杜甫诗 秋兴三首》,萧平收藏
林散之草书《杜甫诗秋兴三首》,手卷,尺寸为26×329㎝,算9.8平方尺。落款是“七二年六月十日,为萧平同志留念。聋叟,时年七十有五”。引首章是“长寿”(朱文),名章为“林散之印”(白文)。长锋羊毫笔,宿墨,清乾隆时期的上等宣纸。精工细裱,品相九品。手卷正文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甫《秋兴八首》中的三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头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作品中提到的萧平,是林散之学生。萧平,著名书画家、鉴赏家、史论家、收藏家。别署平之、戈父,室名爱莲居。1942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扬州。
林散之草书《杜甫诗秋兴三首》是用乾隆时期的拖尾纸写成的。1972年4月的一天,南京博物院的裱画师在裱旧画卷时,裁掉一段多余的旧拖尾纸,准备把它扔了。萧平看见了,就对裱画师说:“这太可惜了。”裱画师说:“萧老师,你要就拿去用吧。”就这样,萧平得到了一张乾隆时期的拖尾纸。这么好的宣纸,送给谁去写呢?当然请老师林散之来写。林散之看到后连声说道:“好纸,好纸,你放在这里。我等到很安静的时候给你写。”不久,林散之叫人带信给萧平,说写好了过去拿。见到萧平后,林散之把这幅长卷展开,说:“我是想写八首的,可是写不下。你的纸太短了,只写了三首。”萧平说:“已经非常好了,这是我的范本。”林散之回答说:“不要临我的,腾讯,要向古人学习,多临名碑、名帖。我现在还在临写呢!”
2021年12月23日下午,萧平(右二)、王罡(右一)、章翀山(左二)、方泓(中)、王茜(左一),在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至真堂美术馆拜观林散之草书《杜甫诗 秋兴三首》后,一起与作品合影 王月举 摄
林散之草书《杜甫诗 秋兴三首》 (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