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的形成与引导——以“广州女教师体罚学生致吐血”事件为例
【摘要】随着传媒的发展与变革,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在“后真相”景观下,反转新闻频频出现,引发公众关注。同时,反转新闻的出现带来了诸多挑战,无论是对个人、媒体舆论环境还是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影响。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以“广州教师体罚学生致吐血”事件为例,研究反转背后的成因及影响,并从媒体、受众等角度探讨规避策略。
【关键词】反转新闻;后真相;网络舆论;社交媒体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media, the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is more complex. In the "post-truth" landscape, reversal news frequently appears, causing public concern. At the same time, the emergence of reverse news has brought many challenges, whether it is to the individual, the media and the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or the whole society.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takes "Guangzhou teachers corporal punishment of students caused by blood vomiting" incident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reverse news, and explor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edia and audience.
【Key words】Reverse news; post-truth;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social media
【案例简介】
5月30日上6点43分,广州某学校一家长在发布微博称自己女儿被教师刘某体罚,并且在个人微博上放出了带血的校服、打码的孩子图片等,瞬间点爆舆论,引发网友热议,之后事件不断发酵。大多数网友都在讨论教师体罚的问题,其中有学校老师、家长,众说纷纭。也不乏有网友站出来“补充事实”,称教师刘某就是爱体罚、经常殴打孩子、甚至“喜欢说黄段子”等等,同时也有理性网友出来质疑照片真实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5月30日上午,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值班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他们已经接到前述相关情况的反映,并立即向区教育局领导汇报。
5月31日中午12点31分,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回应已经联合公安等部门迅速介入,成立专项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事件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5月31日早上,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官方微博@广州白云公安发布警方通报,称发帖人承认自己为扩大影响编造谎言,展示的带血衣物上实际上是化妆品和水,接诊医院表示,在就诊过程中患者及家属都没有提及哮喘病史和吐血的情况。同时,警方在调查中还发现发帖人有雇用相关人员进行网络炒作的证据。此通报一出,舆论哗然,又一次的舆论反转让众多参与其中的网友大跌眼镜。
6月1日,广州白云警方通报称:刘某故意造谣女儿遭老师体罚致吐血的行为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目前警方已立案侦查,并对其依法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案例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iSFfwCl_TlGo81vOlryI2w
https://mp.weixin.qq.com/s/SXy9NrQHFgIHJS2pvz-qCw
【案例分析】
从“榆林产妇坠楼”到“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从“安阳女医生自杀事件”到“广州教师体罚学生致吐血”,近年来反转新闻不但没有消减,反而有一种愈演愈烈的态势。
一、反转成因
(一)触及敏感议题,构建对抗框架
观察近几年的反转新闻可以发现,其议题大多涉及民生问题等社会矛盾,矛盾大都集中在官民、医患、警民、师生等群体间。“广州教师体罚学生致吐血”事件正涉及到“师生关系”这一敏感话题。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然而在学生家长图文并茂的控诉中,有意放大矛盾师生矛盾冲突,将女教师竭力塑造成一个不顾学生身体承受能力、体罚学生的如魔鬼般的形象,以一家之言模糊淡化核心事实,造成公众对事实认知的偏差,从而重构事实来进行舆论造势和炒作。
一方是体罚虐待的“强势”老师,一方是遭受摧残的“弱势”学生,这样的对立构建足够挑动公众的敏感神经。人人都曾是学生,人人都经历过师生关系,公众将自身代入情境之中为弱势一方声张正义。学生成为需要被保护和疼爱的对象,而体育老师刘某则被放在了靶心,受到来自众多网友的批评甚至谩骂。在被极端情绪裹挟的情境之下,老师这一本应被尊重的群体似乎成了众矢之的,师生矛盾被不断激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焦虑和舆论的浮躁。
(二)传播环境复杂多变,众声喧哗真假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