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让法治暖民心惠民生(法治头条)
图①:江苏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志愿者在向农民工宣讲法律维权知识。
石玉成摄(人民视觉)
图②:河北秦皇岛市海港区司法局邀请律师依托网络平台对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曹建雄摄(人民视觉)
图③:浙江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司法局组织法律专业团队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
李肃人摄(人民视觉)
数据来源:司法部
法律援助,关乎人民群众和案件当事人的权益保障,是暖人心的重要民生工程。今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法律援助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群众合法权益添加了一部重要法律。
当下,我国法律援助工作推进情况如何?有哪些亮点和成效?下一步如何提供更高质量的法律援助以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记者进行了采访。
保障重点人群
让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
“我是‘外卖骑手’,送餐路上受伤了,算不算工伤?”农民工赵亮(化名)由于没钱住院治伤,非常无助,来到了江苏省昆山市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并希望获取法律援助。
原来,赵亮在去年1月20日通过应聘成了一名外卖送餐员,约定按单计酬。5天后,赵亮在下班途中接到了外卖站点的电话,让其加班送餐。没想到,赵亮在送餐途中不慎撞到护栏立柱受伤。
“由于经济困难没条件住院,只能在家养伤。”一个多月后,赵亮又忍着伤痛到外卖站点上班,“站点还有一个月的工资没有结算,希望能尽快发放”。
很快,赵亮的法律援助申请通过了审核,昆山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了沈伟伟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赵亮刚入职没多久,没有受伤前的工资流水记录,也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沈伟伟准备先确认劳动关系,再进行工伤认定和工伤理赔。综合案件与赵亮的个人实际情况,沈伟伟向昆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递交了劳动仲裁申请书。沈伟伟就劳动关系确认问题多次与仲裁员沟通,同时,积极与用工单位沟通并申报工伤。
最终,赵亮与公司达成了调解协议:终止劳动关系,外卖站点在3日内结算剩余工资,同时配合申报工伤,并在工伤鉴定后两个月内给予工伤赔偿。赵亮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网易,对此表示很满意。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党和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3月,司法部下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进一步做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的通知》,联合人社部门明确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立信息告示牌,明示法律援助申请渠道、“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等信息。去年6月,司法部、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满足农民工等劳动者新需求,加快处理各类涉疫劳动人事争议。
为农民工讨薪,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工作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困难群众平等获得法律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结法律援助案件近140万件,受援人达216万余人次,接待群众咨询近1500万人次,有效维护了受援群众的合法权益。
强化人权保障
防范冤案促进司法公正
今年4月30日,北京市隆安律师所接到北京市朝阳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为郑某涉嫌放火罪、盗窃罪一案提供法律援助。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办法》,要求刑事案件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承办此案的王薇律师介绍,由于郑某没有委托辩护人,按照相关规定要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原来,郑某的案件较为复杂,存在被害人做伪证的情形。王薇多次会见郑某、反复阅卷,并去放火案现场调查,经过援助律师的努力,最终法院判决郑某构成放火罪,但法院认为在案证据无法证实被害人丢失的钱款被郑某盗取,采纳了郑某关于盗窃事实的辩解及辩护人的相关辩护意见,认定不构成盗窃罪。
“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辩护职能作用,维护司法公正意义重大。”王薇表示,提高律师刑事辩护率,推动更多的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辩护,才能更加有效地防范冤假错案。